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那些令人回味无穷的嘉定野菜

    信息发布者:zuiyuehua
    2017-02-11 19:59:43   转载

       春天一到,这时万物复苏,到处充满勃勃生机,各种野菜也应时而长,在家乡也就到了挖取各种野菜的最佳时机。挖野菜老家叫“挑野菜”。五六十年代以前,老家的野菜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都很多,像荠菜、草头、马兰头(红梗菜)、野芥菜、罗汉菜,地葱(外乡人喜欢,本地人很少食用)当然还有枸杞头,香椿头等等。其中最大众化最受欢迎的要数荠菜,本地叫“谢菜”和草头。初春麦苗还没有长节时(此时踩踏苗麦不会影响它以后的生长发育),人们习惯于到麦田里挑野菜。因为麦田里年前播种前曾经施过基肥,所以那里的荠菜,草头等野菜长得又大又嫩,还能挑到别处挑不到的野芥菜和罗汉菜。下午放学后,特别是星期天,农村小朋友经常会拿着一只竹蓝子,一把小插刀,去麦田里或者房前屋后的荒地上“挑野菜"。不用太长时间“挑"回来的野菜,就够一家人饭桌上一天的蔬菜量。城里小朋友就很少有去挑野菜的,一来没有经过历练,连续在田里蹲一两,甚至两三个小时,身体不适应,会头晕眼花。二来许多野菜他不认识,就以荠菜来说吧,类似的很多,老手有时也会走眼。

        荠菜的吃法很多:可以切碎了烧豆腐羹、炒鸡蛋、炒肉丝,最多的吃法还是与肉馅和在一起后,裹馄饨或裹圆团(地道土话噢!)。这样的馄饨或圆团,比全肉馅的吃起来更清香爽口。至于草头,家乡人对它也情有独钟,单炒时除了放适量的盐外,都要加一点烧酒(白酒),这样吃起来另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味。把草头和在糯米粉里做成的草头塌饼,是家乡特有的一种点心,深受大家喜爱。

         时至今日,农村里还保留着做草头塌饼的传统习惯。前年回老家妹妹处,她家的阿姨从农村家里带来了一些草头塌饼,我尝到了久违数十年的儿时美食,真是大饱口福。草头等等野菜还有一种吃法,那就是做成“瓶菜”。长三角周边农村都有腌制瓶菜的习惯,最多的是油菜苔(家乡叫菜芥)制成的“菜芥瓶菜”。因为到了春天,为了让油菜多发枝芽,将来好多结菜籽,有一个摘“头芥”的管理过程,摘下来的许多菜苔,一时吃不完,只能把它切碎用盐腌一下,挤干水分后装入陶瓷小坛,压紧紧的,再在上面盖上几张菜叶子,最后把坛子倒过来埋入草木灰堆中,一个月左右后打开来,就成了黄灿灿的“菜芥瓶菜”(瓶菜制作方法的全过程噢!有兴趣的不妨一试)。用草头、野芥菜、罗汉菜制作的瓶菜,味道就更加鲜美。瓶菜蚕豆瓣汤,稍微带一点点酸,非常爽口开胃。瓶菜炒毛豆米,吃过后老想再吃。

         如果你吃过罗汉菜制成的瓶菜,那一辈子不会忘怀,有例为证:曾经在某杂种上看到过,嘉定名人外交家顾顾维钧老先生晚年,在回忆录中念念不忘家乡的塔棵菜和罗汉菜。可惜罗汉菜在老家早已无踪可寻。我每次回乡,在农贸市场看到卖瓶菜的农民,除了买不少瓶菜,准备带回南京慢慢享用外,总要顺便询问一下有关罗汉菜的消息。问到稍为年轻些的,他会好奇的反问我:罗汉菜是啥?勿晓得。问到年长的,他会很干脆的告诉我:早就没有了,麦田里用上农药化肥后,什么野菜都没有了,更不用说本来就稀罕的罗汉菜了。现代科技真是一把双刃剑,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,灭绝了不少物种。过去我们吃野菜,是一种传统的传承,只要花时间不用花钱来领受老天爷的恩赐。现在我们可以花钱品尝到不少像荠菜、草头、马兰头、枸杞头,等等野菜,但是它们绝大多数都是人工种植的,缺少了一些野味。不过有总归比没有好,而且现在知道野菜里含各种营养成分,和多种微量元素。毕竟它们还姓野,叫野菜,花钱也值得吃。

    QQ截图20161009093510.jpg (50.84 KB, 下载次数: 0)

    下载附件  保存到相册

    2016-10-9 09:37 上传

    罗汉菜


        最近在家乡媒体上看到一则好消息:嘉定种子站的科技工作者成功培育出了已消失五十多年的罗汉菜,并且争取早日让它走上消费者的餐桌。此消息无疑是家乡人的福音,也是对顾老先生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。在此要谢谢种子站的科技工作者们,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为乡里造福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